|
作者:潘仁洁 转贴自:温州眼镜网
2008年3月,上海《东方早报》与搜狐社区联合举行的“3•15暴利行业大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眼镜业的暴利指数排在房地产之后,位居第二。而与此同时,在外行人看来,眼镜业又是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暴利行业,有这样一段顺口溜:“20元的镜架,200元卖你是讲人情,300元卖你是讲交情,400元卖你是讲行情”。 眼镜行业到底是不是暴利行业?其价格是否虚高?虚高到何种程度?这些才是消费者最想弄清楚的事实。
眼镜价格高,在于流通环节过多。一副镜架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层层经销商到零售商各个步骤,层次越多,最终的价格就会越高。比方,一副光学镜架,生产厂家采购的原材料费用10元左右,经过设计、打样,加上百余道工序到最后的成品,厂家以30元的价格出售到贸易商的手中。贸易商给一级批发商是40元,一级批发商再到二级批发商是50元或是更多,或还有再下一级的批发商,最后是零售商。一层一层下来,到了消费者手中,一副镜架的价格可能就是要百元以上了。除了镜架还需购买镜片,如国产的镜片出厂价要几十元到几百元,而进口的进货价要几百元到千元,镜架加镜片合计该是多少钱?其所进的货物不可能全部卖出而导致积压,这样就要从卖出的眼镜上分摊利润,这些最终都是由消费者来承担了,因为每个层次的都要保证自己的利润。而且,越是品牌眼镜,层层加价的力度越大。
眼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顾客要配戴一副合适的眼镜,在零售店要经过导购挑选镜架、验光,然后选镜片、割镜片、磨镜片、装配、调校、复查等烦琐的多道加工环节。由于验光和加工都是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再加配镜过程中的损耗,因此,体现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计算,而国内一般以免费验光、免费加工作为吸引顾客的卖点,其价值被隐蔽起来了。因此,眼镜的价格不能仅仅局限在它的材料价格。
目前,眼镜市场上的这块蛋糕主要由三方分食:由原先上规模的知名眼镜、眼镜连锁店、零散不成规模的小店、各大医院的配镜机构和近期发起的平价眼镜超市。其中,知名品牌店或连锁眼镜店往往选择开在闹市区,租金比较贵,而且采用柜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服务方式,都造成成本高昂,商家只得加上各道工序的成本售卖商品以利养店;因为零售商进货批量较少,不能直接到生产厂家进货,为了降低经营风险只能选择从二三级批发商手中进货,越从高一级渠道进货价格越低其批量也大,从镜架和镜片出厂到顾客使用,经过总经销商、分销商、市场批发商最后到零售店,被层层“加码”后,到了消费者手里就可能是社会上所传言的天价了。
所以说,在现在市场经济中,眼镜利润已经不是传统的利润计算方式那么简单了,而由品牌效应、广告、人员、店面等产生的高附加值与暴利也是两码事。
确实,要对一个行业做出准确评价,必须要先了解行业的现状,用科学的方法去调研,以科学的态度进行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行业和社会发展,违背自然规律和不公正的评价只会落下笑柄,让人嗤之以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