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门篇
龙门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边缘,东南与河源市、博罗县接壤,西南与从化市,增城市毗邻,北与新丰县相连。东江支流——增江河上游龙门河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县。县内土地广阔,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总面积2295平方公里,1988年归属惠州至今。现行政区分为16个乡镇,1个建制镇林场,1个市辖林场,158个管理区。人口约33万,县城设在龙城镇。
不畏风雨,通往直前
龙门县只有五家眼镜店,除了一家近期开业的大众眼镜连锁店外,其余的都是集中在文化路上,而且呈一字排开的阵势。
本次我们走访的便是这其中的一家——康明眼镜店。
店主*是土生土长的龙门人,是科班出身,本人也已经考取了职业验光师资格,在1995年中专毕业后,便贷款开了一家只有三十平方米的小眼镜店。因为当时全县只有三家同样大小的店,市场竞争不大,所以生意相当红火。于是在2001年,*便买下了现在这个大店面,扩大经营。
谈起十多年的镜业生涯,*感触颇多。回首出道之初,是用手工打磨镜片的。因为经验不足,常常会浪费很多材料。加上本身自己不足,交通不便使得资源不足,还有混乱的治安环境,真是让他深刻体会到生意艰难,但是不经历风雨,又怎能见彩虹?随着经验不断积累,社会逐渐发展,*的配镜技术和真诚的服务获得了顾客的认可,生意蒸蒸日上,并且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顾客群。
到了最近这两年,有两家大型的外地连锁眼镜店进驻县城。由于龙门经济并不发达,人口少,使眼镜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但*认为这个情况对他并不构成太大的压力,因为大家针对的消费层次不同。*小手的主要是几十块到一百多块的中低档眼镜,店里的多时熟客,这些顾客讲求的是实用和质量,对品牌没有特别的要求。而且龙门县的流动人口不多,光顾眼镜店的顾客多是认准了老资格经验的师傅。
对于未来,*对眼镜行业充满信心,更希望在做零售的同时,办一家镜架制造厂,为了自己的事业开拓一片新天地。
增城篇
增城市,增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广州东部,背靠大广州,南与东莞隔江相望,东临惠州,北界从化、龙门,地处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发达区间,紧连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工商各业发达,具有“多城辐射效应”,是广州东部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通往东莞、深圳、香港和粤东各地的交通咽喉。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荔城。全市总面积1741平方公里,人口90万。
竞争日烈,风光不再
增城由于紧邻广州,经济发展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可以说是百业兴旺。
增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就笔者所见,那些装修华丽时尚的大型眼镜店多集中在人潮汹涌的新城旺区,而那些小型眼镜店则分布在旧城区的大街小巷里。
本次我们要探访的雪亮眼镜店,正是位于老城区的一家老店。
店主王先生是浙江台州人,从1995年开始到广东创业。据王先生介绍,开始时,他在从化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只有十多平方米大的钟表眼镜店。但其后双方在意见上出现了分歧,钟表生意的冷淡使店铺的经营雪上加霜。于是,王先生便和妻子在1998年转战增城,专心发展眼镜生意。
据笔者所见,店铺所在路段的人流量远远不及新城区大。王先生告诉笔者,现在店里的生意已是大不如前了。以前这里是旧城区的黄金地段,人气旺盛。自从商业圈转移到新城区后,来光顾的新顾客骤减。如今来的基本上是需要眼镜维护的老顾客和一些经熟客介绍过来的客人。
据王先生介绍,三年前增城市的眼镜店大概有十七、八间,几本上都是小店。虽然也有竞争,但总体来说生意还是不错的。近几年,由于一些大型连锁店进驻,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因素,眼镜店的数量下降到了十三、四间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小型眼镜店的处境也越发艰难。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大店竞争,他们只能以薄利多销的方式吸引顾客。王先生店里销量最好的光学眼镜价格介于50至100多元之间。而销量更大的是那些5元、10元的老花镜。由于利润低,为了节约成本,货品尽量从广州的厂家拿货,店里的大小事务都由王先生夫妻二人亲力亲为。
虽然现在的生意不是十分理想,但王先生有自己的打算。一方面努力经营现在的店铺,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更好的铺位,扩大营业面积,为顾客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和服务,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凭借自己的力量开创一片美好的明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