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是几岁? 学龄前是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年龄越小,疗效越好,疗程越短。12岁之后开始治疗弱视,基本没有治愈的希望。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治疗过程实际上就是促进视觉功能不断发育的过程。视觉系统的第三期(可塑期)在12岁之前。在敏感期内,某些眼病能够引起弱视,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弱视治疗的敏感期。随着年龄的增长,敏感性逐渐降低,弱视的治疗效果也随之降低。超过敏感期之后,弱视治愈就没有希望。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希望的关键。1-3岁的幼儿患有弱视,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困难,散瞳验光也需要患儿适当的配合。然而,这个时期却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有经验的临床医生根据患儿的一些临床特点,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开始治疗。医生根据患儿屈光不正的度数、斜视性质、眼球运动的状态、眼球震颤与否、遮盖法等,能够粗略判断两只眼视力以及两只眼视力的差异。根据这些资料,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比如矫正屈光不正、光学压抑疗法、药物压抑疗法、遮盖法等。3岁之后,就可以选择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弱视的方法除屈光矫正和遮盖疗法之外,还有许多辅助方法用以刺激弱视眼。家庭精细作业是其中一种,作用机制类似刺激疗法,包括穿针、描画、插板等。在训练的时候,遮盖健眼。训练弱视眼。通过这些精细的操作,促进视觉系统的发育,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弱视能够治愈吗?治愈率是多少? 国内外的临床经验证明,弱视能够治愈。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遵照医生的正确指导,家长与患儿主动配合。积极治疗、按期复诊,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疗效。 根据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国内其他兄弟单位的报告,各类不同程度的弱视,总治愈率达到73.72%,最后获得立体视者占81.07%。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治疗的过程就是促进视觉发育的过程,所以弱视的疗程比较长。有些学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弱视治愈平均需要16个月左右。病情较轻的,数月便能够治愈;重度弱视,或者不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患儿,治愈需要的时间就比较长,有的2-3年,有的5-6年,有的甚至不能治愈,只要患儿、家长与医生积极配合,在一定时期内,弱视就能够治愈。 怎样分步治疗弱视伴斜视?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临床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在斜视矫正手术之前,必须治愈弱视。只有治愈弱视,手术 矫正斜视之后,双眼视觉才能尽快得到恢复。双眼视觉恢复正常或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巩固手术效果。 有的患儿一只眼表现出严重运动受限,甚至不能达中线,对于这种情况,斜视矫正手术可以安排在弱视治疗之前,否则,在治疗弱视期间,患儿可能出现异常头位。 对于成年患者,单眼重度弱视,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外观。在两只眼视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手术矫正眼位。 治疗弱视时为什么有的患者要遮盖一只眼? 视力较好的眼被称为优势眼;而视力较低的眼被称为劣势眼,即弱视眼。在日常生活中,双眼会出现竞争,优势眼能够抑制弱视眼,弱视眼表现出抑制状态。动物实验显示,遮盖优势眼,弱视眼的视力才能恢复正常。为了解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传统遮盖疗法,目的是消除优势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坚持遮盖疗法,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弱视眼的视力就会不断提高,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
(1)完全性遮盖疗法:这种治疗方法用于单眼中度或重度弱视,两只眼的视力相差悬殊。完全性遮盖疗法指的是将优势眼完全遮盖起来,。越彻底越好。用黑布缝制成椭圆形的眼罩,将健眼彻底遮盖。光线完全不能时入眼内。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复诊,防止出现“遮盖性弱视”,即优势眼的视力下降。 (2)不完全遮盖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弱视眼的视力接近正常,或者两只眼的视力比较接近的时候。遮盖优势眼的时间逐渐减少,每日放开1小时或数小时,或者每周放开1天或数天。 (3)塑料膜压抑法:不完全遮盖法还有一种形式,即在优势眼的镜片上贴上半透明的塑料薄膜,使优势眼的视力低于弱视眼。 (4)短期遮盖法:当弱视治愈之后,为了巩固治疗效果,还可以采取短期遮盖法,即在书写、阅读、看电视等活动中,遮盖优势眼。 视力达到正常水平,可以立即停止遮盖吗? 经过治疗,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正常水平之后,不应该立即停止遮盖。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由原来的完全性遮盖法,变为不完全性遮盖。逐渐减少遮盖时间,开始每天打开2小时。一个月之后,如果疗效巩固。延长打开的时间,每天打开4小时,以后6小时、8小时,直至全天打开。也可用半透明的塑料膜贴在优势眼的镜片上,使优势眼的视力比弱视眼的视力低两行。 如果过早停止遮盖治疗或急于施行斜视矫正手术,术后放弃遮盖。都可能引起弱视复发,如果复发后能够及时发现,仍然可以采取完全性遮盖疗法,弱视眼的视力还能够提高到正常水平。如果失去警惕,12岁之后才发现弱视复发,再采取治疗措施,往往难于治愈,或者需要相当长的治疗时间,才能得到一定疗效。 什么叫后像疗法?适应证是什么? 眼睛接受强光照射一定时间,比如用管灯照射10秒钟,管灯熄灭之后,病人能够看见与管灯开头相同的物像,即使病人闭上眼睛,也能够看见,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我们称这种物像为后像。 后像疗法也称增视疗法。医生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发出强光照射弱视眼的眼底,同时保护黄斑中心窝免受照射。然后,再经过特殊训练,提高中心窝的视力。这种方法称为后像疗法。 适应证:矫正弱视眼的旁中心注视。平时遮盖弱视眼,通过后像治疗之后,原来的旁中心注视会转变为中心注视,再改为传统遮盖疗法治疗弱视。
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医生治疗孩子的弱视? 弱视的疗程比较长,平均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而且无须服用药物或注身药物,也无须手术治疗。除了医生的及时指导之外,家长及患的配合,特别是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因为患儿年幼,缺乏主动配合医生治疗的能力,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很难完成弱视的治疗。对年幼的患儿来说,更新换代治疗机会,会造成终生遗憾。一旦医生确诊孩子患有弱视,家长就应该明确以下两点:一是弱视能够治愈只要坚持治疗,最终视力能够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二是弱视治疗时间长,一定要说服或监督孩子,遵守医生的嘱咐,坚持戴矫正眼镜,坚持遮盖疗养法,坚持弱视训练。戴镜是弱视治疗的关键环节,只有坚持戴镜,才能提高弱视眼的视力。一年或半年重复散瞳验光一次。必要时调整眼镜的度数,重新配镜。 按照医生的安排,严格遮盖健眼。为了早日治愈弱视,适当放弃学习,也要坚持。家长不仅自己督促患儿,而且还要请幼儿园或学校的老师督促患儿遮盖健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家长应该主动为孩子安排弱视训练。患儿做精细作业的时候,最好有家长陪伴,督促他们认真操作,按时完成。如果医生根据病情安排其他治疗方法,比如红色滤光片法、光学药物压抑疗法、后像疗法等,家长都应该遵照医生的安排治疗,积极配合,还应当遵照医生的嘱咐,让孩子定期到门诊复查。 红色滤光片法适用于什么类型的弱视? 红色滤光片法的适应证为旁中心注视性弱视。这种方法是根据视网膜的生理特性设计的。黄斑中心窝仅含有锥体细胞,由中心窝向周边移行时,锥体细胞急剧减少,杆体细胞逐渐增多。锥体细胞对红光敏感,而杆体细胞则不敏感。 具体方法是遮盖健眼,在弱视眼的镜片上贴上一张红色滤光片(通过光线的波长是6400纳米),通过滤光进入眼内的光线是红光,中心窝对红色刺激非常敏感,长期应用之后,能够提高中心窝的视力。旁中心注视就会逐渐变为中心注视。此时去掉红色滤光片,继续应用遮盖疗法治疗弱视。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很小,这类旁中心注视弱视眼的视力往往低于0.4,在弱视眼前加上红色滤光片之后,视力会进一步降低,再遮盖健眼,患儿的活动会出现困难,所以患儿不容易接受这种疗法,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低于0.1)也不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属于压抑疗法,目的是压抑健眼,解除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迫使弱视眼注视目标,在日常生活中使弱视眼得到“锻炼”,视力不断提高。 具体方法是在健眼的镜片上贴上一层半透明原塑料薄膜,眼睛通过塑料薄膜观察物体,视力降低。塑料薄膜的透明度不同,对视力的影响也不同。选择合适的塑料薄膜,使健眼的视力低于弱视力。一般认为以低两行为宜。这时候,由于健眼的视力低于弱视眼,弱视眼变为注视眼。长期采用塑料膜压抑健眼,就能解除健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这样弱视眼的视力会不断提高,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同视机训练? 弱视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单眼视力,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患儿获得正常的双眼视觉。弱视患儿,特别是单眼弱视患儿,可能存在单眼抑制,他们没有双眼同时视。这类患儿一只眼注视目标的时候,另一只眼则处于抑制状态。确切地说,通常是健眼注视目标,弱视眼抑制,弱视眼对前方的目标视而不见。 在同视机的插片槽内,分别放置两张画片,比如一张是拖拉机,另一张是房子。正常人的两只眼能够同时看见两张画片,调整同视机的两只镜筒的位置,观察者能够把两张画片合二为一,感觉到的不是两张画片,而是一张完整的画片,画面是房子里有一台拖拉机。把两张不同的画片融合成一张完整画片的能力。称为双眼同时视。 弱视患儿不会看到一张完整的画片,只能看见拖拉机或只能看见房子,即使能够同时看见两张画片,拖拉机也不能进入房子里,说明他们没有双眼黄斑同时视的能力。 有一些患儿具有双眼同时视的功能,但是不具备正常的融合功能。比如在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