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消息 配戴不同的眼镜,有的一副几十元、有的一副几百元、有的一副近万元,价格差往往令人吃惊。走进眼镜店,到底该买什么价位的眼镜,消费者难免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亨得利眼镜店的谢经理提醒消费者,“按照常规,价格反映的是品牌和材质,世界级品牌与街头滥牌的价格肯定不同;黄金制品与普通金属制品的价格肯定不同。不同品牌,不同材质的商品都有一定的购买群。但是,无论购买什么品牌,购买哪种价位的眼镜,消费者选择眼镜的尺度都应该是一样的———质量过关、物有所值。” 针对街头一些小眼镜店3-5折的让利现象,谢经理感觉不可理解:“商家不做赔本的买卖。没有哪个生意人不考虑自己的成本与收益。再大的折扣,商家也肯定有利可图。越是正规的眼镜店,越是无法轻易打折,因为,他们必须首先征得生产厂家的同意,厂家让利,商家才可能让利。” 暴利往往来源于虚假,以假乱真的东西肯定会产生令人想像不到的利润,许多打折中暗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眼镜行业也是一样。正规渠道的货品,经销商都与厂家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厂家按商家的销售量反回一定比例的利润。这些利润都能够算得明白。来源于非正常渠道的产品就难说了。 渠道不明的眼镜片一般有几种来源:一是正规厂家出现的残次品。正规的眼镜生产厂家,生产的镜片一般分为A、B、C三个等级,进入不了ABC级的镜片,都被列为残次品或废品被淘汰。厂家为保证自己的效益,往往将残次品低价处理。一些不法经销商与内部人员勾结,以收购废品的名义,大量购进残次品,有时一副次品镜片1-3元钱,有时,一堆废镜片几十元钱……这些被收购的残次品,被转手批向各种小眼镜店,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有的镜片中有气泡,有的镜片度数含混,有的镀膜硬度不够……消费者配戴这样的眼镜,怎能不影响视力?! 不合格的产品,商家肯定提供不出生产者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和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三五元购进,按照300-500元定价,即便打五折,其利润还是能够达到成本的几十倍。 镜片的再一个非正常来源就是无证生产的黑户、夫妻店,其设备简单、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镜片根本无法保证质量,随便挂上个牌子,针对城乡结合部批发,赚取黑心钱。 谢经理拿出一摞《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对记者说,亨得利眼镜店经营的品牌,从世界顶级品牌卡地亚、登喜路、CD、古奇、万宝龙……到国内品牌,进店前厂家都必须提供质量检验报告,拿不出报告的一律不准进入。消费者不妨多个心眼,配镜时,向商家索要质检部门出具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 |